漫漫重建路:春天再臨摩蘇爾

2022-07-07

摩蘇爾戰役結束五年,當地民眾仍需支援

2016年10月,為收復落入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group, ISg)手中的摩蘇爾城(Mosul)的軍事反攻行動展開,而戰役於五年前(2017年7月10日)正式宣告「結束」。摩蘇爾民眾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重建城市仍需一段時間,醫療系統也不例外。當地社群如何日復一日面對各種挑戰,且聽摩蘇爾民眾娓娓道來這個用韌性與希望譜寫的故事。

由無國界醫生營運的艾爾韋達(Al-Wahda)醫院位於底格裡斯河(Tigris River)左岸,主要為東摩蘇爾地區提供骨外科服務。該院其中一位病人伊瑪德・阿卜杜拉(Imad Abdullah)說:「我們稱摩蘇爾為兩個春天的母親,全世界只有這裡可以一年經歷兩次多麼美的季節。」摩蘇爾是伊拉克第二大城,於2016年經歷了二戰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場城市戰。阿卜杜拉說:「我一想到摩蘇爾在戰爭期間的種種經歷,彷彿就像自己兒子在急診室內,而我和所有其他民眾則在外頭焦急等待,一心只求他能挺過來。」

距離戰事正式結束、伊拉克軍隊從伊斯蘭國手中收復失地,至今已過了五年。即使民眾面臨種種挑戰,以及戰爭帶來的破壞依然可見,他們還是回到摩蘇爾,而城裡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飽受戰爭摧殘的城市煥發生機

在摩蘇爾的無國界醫生健康推廣員薩希爾・達伍德(Sahir Dawood)表示:「摩蘇爾在過去五年轉變很大,回想戰事剛結束後我第一次回到城裡,那裡就像個鬼城。我往右看、向左看,放眼盡是斷垣殘壁,街上空蕩蕩,疲憊乏力的人零星散見各處。現在我在城裡到處走動,眼前的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外出活動。我看到建築物屹立街頭,夜裡路燈也亮著。」

摩蘇爾的橋樑一度毀於戰爭,現已重新啟用,再度接通摩蘇爾東西兩頭。過去五年間,摩蘇爾居民目睹街上的轉變——路障與檢查站逐步撤除,意味治安情況有所改善。現時家長們不僅容許自己孩子到戶外玩耍,也敢讓他們重返校園。無國界醫生在西摩蘇爾的納布盧斯(Nablus)開設了戰地醫院,而一位左腳打上石膏的少年病人哈姆登・賈西姆(Hamdoon Jassim)正在醫院急診室等候出院,他叔叔說薩德・哈姆登(Saad Hamdoon):「我們的生活已從黑暗重回光明」。

mosul-2spring-aerial.jpg
西摩蘇爾的空拍景色。©Mohammed Al-Bayati/Clacket Media Production Company

「摩蘇爾就是家園」

摩蘇爾每天都會冒出各式各樣的自發活動:人們自願清理舊城區的斷垣殘壁、動手整修房舍、清理街道。為協助當地家庭重建家園或創業,城裡的網紅與社群媒體運動推手的也紛紛發起募款行動。幾天前,某社區的社群媒體頁面分享了一張照片,畫面是孩子每晚都爲他家附近剛種好的路樹澆水,而這些樹就是志工們的心血。摩蘇爾民眾主導的專案數以千計,這不過是其中之一。艾爾韋達醫院的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哈南・阿里(Hanan Ari)表示:「這些民眾努力不懈、不求己利,應該要肯定和讚揚他們付出的心力。他們的唯一心願,就是要重建這座城市,幫助當地居民恢復正常生活,全因摩蘇爾是他們的家園。」

民眾協力重建城市之外,也重整自己的生活。自2017年起,艾哈邁德・阿布杜拉(Ahmed Abdulla)在無國界醫生工作。他剛開始時在無國界醫生的哈曼阿里勒(Hamman Al-Alil)戰地創傷醫院工作,幫助送院的戰爭傷患。「我目睹那些為人道組織服務的外國人,為搶救傷患跑在我們前面,也跑得比我們快。而我們摩蘇爾人雖然竭盡所能,但種種經歷卻讓我們仍驚魂未定。由於國際團隊的鼓勵,加上雙方已攜手建立了穩固關係,我們逐漸克服了衝擊。我們也開始衝去拯救摩蘇爾的傷患,這是我們首次加入救人行列,亦從中感受到莫大的成就感。在此之前,我們活在只充斥暴行、殺戮與大規模流離失所的世界,並不太熟悉人道精神。現在,人道工作大大改變了我,全因我目睹以往從未看過的人性光輝。」

重建速度仍未趕上需求

儘管摩蘇爾民眾感受到變化,但他們的日常生活仍面臨挑戰。許多家庭在戰爭中失去一切,還得想辦法餬口、尋找合適的棲身之所。有些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在戰爭中喪生,因此他們要一切從零開始,需花上多年時間才回復原本生活。摩蘇爾受戰火摧殘,足夠讓一家人棲身的房屋銳減。隨著摩蘇爾居民逐漸返鄉,有些貧困家庭只能住在破爛的房屋中,另外許多家庭在經濟拮据下仍要租屋。若沒有工作機會,許多家庭就很難安頓下來,而年輕人更甚。經濟與社會情況復甦緩慢,導致民眾負擔更沉重。

摩蘇爾原本擁有全伊拉克第二大的醫療系統,但現況與戰前仍有天壤之別。醫療設施在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民眾難以負擔高品質的醫療照護。摩蘇爾以外的醫療設施同樣受到戰事波及,所以人們往往長途跋涉到鎮上少數運作如常的醫療設施就診。

無國界醫生在西摩蘇爾納布盧斯(Nablus)醫院的婦產科主管蘇拉芙・艾爾漢姆沙(Sulav Al-Hamza)說:「病人不辭千里來我們醫院生孩子,而他們應該在離自己更近的醫院或醫療設施獲得相關服務,現實卻不從人願。現在,即使民眾只需要做些如輸血等簡單醫療程序或治療,卻會死在就醫途中。」

「艾哈邁德(Jihan Ahmed)*是納布盧斯醫院住院新生兒薩瑪德(Samad)的阿姨與照顧者,而寶寶是在前天晚上剖腹出生。她說:「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所以經常到訪醫療設施。我們很難找到負擔得起又品質好的醫療照護,所以才遠從東摩蘇爾跋涉到西摩蘇爾的這家醫院。」現時有幾家主要醫院在臨時建物與拖車中重啟服務,但這只是短期解決方案。有些醫療設施原先比較靠近市中心,但目前服務地點卻遠離原址,民眾不太能像以往那麼快前往就診。

醫療服務與藥品供應也依然不足。舉例來說,受限於資源配給,加上病床與手術量能大不如前,現時每天執行的外科手術量遠比戰前少。

在戰事期間與戰事結束後,無國界醫生都在納布盧斯醫院急診科與手術室內治療戰爭受害者。隨著醫療需求改變,團隊工作也有所不同。無國界醫生的伊拉克專案總管范德沃爾特(Esther van der Woerdt)指出:「目前需求顯然還是相當大。無國界醫生在城裡的三所醫療設施持續收治大量產科、兒科、急診或外科患者。在2022年上半年,無國界醫生的兩所婦產科醫院就接生了3,853個新生兒,而艾爾韋達醫院則執行了489例外科手術。」

戰爭影響揮之不去

賈西姆(Faris Jassim)表示:「我受傷之後,有幾度相當糾結。」他在戰場上受傷,歷經好幾種併發症和25次手術,卻還沒完全康復。他說:「兩年來,這些手術和治療對我來說好像永無止境,因此動了自殺的念頭。但當我看到自己的腿開始康復,又再次燃起希望。從原本坐輪椅到現在完全能靠自己走動,這是莫大進步。」賈西姆很快就要從無國界醫生管理的東摩蘇爾艾爾韋達醫院出院,而他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自己店裡工作。

mosul-2spring-injured.jpg
東摩蘇爾的艾爾韋達醫院中,無國界醫生的健康推廣員正在做術後衛教。©MSF/Florence Dozol

2017年,無國界醫生在摩蘇爾與周邊地區收治的患者,多數都在處理因經歷戰爭而引起的心理問題。儘管目前心理健康的需求有所減少,但民眾卻無法從心底抹去親身經歷的創傷。來自摩蘇爾的無國界醫生翻譯人員拉赫瑪(Rahma)表示:「我們在戰爭期間困在城裡,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眼看暴力與戰爭發生。這些經歷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即使到了現在,我還是聽得見殘留在腦海裏的火箭炮和爆炸巨響。」

民眾在戰爭期間往往擔心隨時失去自家房子、家人或個人生命,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懼之中。阿里身為人母,得向孩子們保證他們會沒事,還要為全家人展現堅強的一面。她一家最終還是為了避開暴力而逃離在西摩蘇爾的家。「我們徒步離開生活的社區,一路往東摩蘇爾去。當我走到橋上之後停了腳步,回頭往西摩蘇爾看,放眼盡是漫天硝煙、滿目瘡痍,我不禁心碎。看著我們摯愛的母親摩蘇爾就這樣在眼前逝去,真是太痛苦。」

無國界醫生現時提供安全地點,讓患者能分享自身經歷、談論其創傷經驗。透過參與個人或團體的心理健康照護課程,民眾可在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協助下敞開自我,逐漸建立應對方法。全球各地仍有許多家庭將心理健康視為禁忌,不少摩蘇爾家庭也是這樣,因此為心理健康而來這裏尋求支援並非易事。

摩蘇爾民眾面臨許多困難,但他們從不缺勇氣、耐心與力量。達伍德說:「一切都在逐步改善,摩蘇爾的經歷並不簡單——我不認為其他城市有過這種經驗,因此沒有能快速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

范德沃爾特表示:「看到城裏發展越來越好,真的感到十分心滿意足。由於還有漫漫長路才能重振摩蘇爾,以及讓當地民眾覺得完全復原,因此我們希望城市與醫療系統的重建速度能加快,而這只可在各界援助下才能實現。未來幾年,摩蘇爾都需要支援。」

*化名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