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的重要資訊,了解無國界醫生在各地的工作,接收最新活動消息與緊急報告,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羅興亞人大出逃第八年,「芋頭葉」凝聚族群與文化認同

文章摘要
羅興亞難民危機八年來,超過120萬人滯留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營地。2025年羅興亞社群推出「芋頭葉」倡議象徵無國籍處境,從緊急醫療需求轉向文化認同保存,展現人道救援的深層意義與族群韌性。
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醫療挑戰
自2017年8月25日緬甸啟動軍事鎮壓至今,羅興亞難民危機已滿八年,現有超過120萬名羅興亞人居住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無國界醫生在當地自營三間全天候醫院,並支援五間醫療機構,提供緊急醫療照護、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為性與性別暴力受害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也為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包括急性水樣腹瀉、呼吸道感染、登革熱、麻疹)。
與此同時,難民營的氯化處理和水資源供應不足,容易導致水媒傳染病流行,疥瘡也是當地主要的健康威脅之一。而無國界醫生亦針對仍滯留在緬甸若開邦(Rakhine)的60萬名羅興亞人,以及逃往馬來西亞的羅興亞人提供援助與支持。
2017年,隨著羅興亞人大量逃離緬甸並新建營地,無國界醫生是首批進駐科克斯巴扎爾的非政府組織之一,任務聚焦於協助患者獲取醫療援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需求隨之轉變:威脅生命的不再只是武裝衝突所致傷害,而是疥瘡、C型肝炎、白喉等長期健康問題。即使當地基礎建設有所改善,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卻日益渺茫。
「芋頭葉」文化認同的象徵意義
2025年,在無國界醫生的支持下,羅興亞社群推出「芋頭葉」作為自我倡議的象徵。靈感源自羅興亞俗諺「Honsu-fathar Phani」,意即「連水都不會在芋頭葉上留下痕跡」(因葉面有防水蠟質構造),用以形容羅興亞人作為無國籍的群體,被世界所壓迫和遺忘,卻無法留下蹤跡的處境。然而羅興亞人依舊挺立,而無國界醫生亦支持:人道工作不應止於保障醫療與糧食,更須守護族群的認同與歸屬,讓文化得以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