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手術室之誕生

2017-03-29

最近南蘇丹的內戰不斷升溫,我們位於波爾(Bor)的團隊收到位於舊芬加克( Old Fangak) 另一無國界醫生專案團隊的求助。

Old Fangak 無國界醫生醫院位於南蘇丹北部,尼羅河支流畔,屬部落衝突的高危險地區,從戰鬥前線前來醫院,只能倚靠快艇。最近兩星期,區內的戰鬥頻繁,他們不斷接收大量傷者。可是它們只是一所小型醫院,主要處理內科及傳染病症,缺乏手術設施。考慮到情況的惡化,他們請求我們的手術室團隊幫助,希望能協助成立手術服務,應付當前的需要。

我們的三人團隊,包括我(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以及手術室護士,二話不說的答允了。團隊的構思,是將本來用作清洗傷口的治療室,改為手術室。我們出發前,向總部緊急訂進了一些手術室基本儀器及用品,跟我們團隊一起於當天的中午送達。

我們乘搭無國界醫生的內陸飛機,大概兩小時後,便抵達了這個位於 Old Fangak 的專案醫院。隨即我們著手整理這所治療室。手術枱、手術燈、手術儀器、外科手套、紗布、藥物,甚至垃圾桶,我們都要一手包辦。還要管理手術儀器的消毒程序,醫療廢物的處理,手術室的清潔,病人進出的流程。忙了半天,終於把這所手術室「建成」了!雖然只是一間簡陋的手術室,沒有空調,沒有完善的防菌系統,更沒有什麼先進手術儀器,但作為搶救危急傷者之用,大概尚能應急。行醫十多年,完成過數之不盡的大小手術,但完成一所「手術室」,還真是前所未有!我們三人不禁的為此而自豪起來!

正當我們欲稍作休息之際,急診室接收了一名十歲的女孩病人。她的腹部劇痛了兩天,有發燒及嘔吐症狀。檢查過後,我確定是急性腹膜炎,需要立即進行緊急手術。幸好「手術室」剛「建成」,我們可以立即為她提供治療。

女孩患上傷寒熱,小腸穿孔,整個腹腔都受到感染。替她修補了小腸的破孔,清洗過腹腔後,手術順利地於一小時內完成了。事前我們還很擔心這手術室的運作呢!團隊們也鬆了一口氣。

才剛完成這首宗手術,我們便接到消息,指附近發生了激烈槍戰打鬥,有十多名傷者正循尼羅河經快艇前來。

我們不敢怠慢,隨即為此作預備。

每逢我們面對突發事件而需處理大量傷者,都會啟動緊急應變措施 (Mass Casualty Plan,大型傷亡事故應變計劃)。各人有不同的工作崗位:保安、人流管制、病人分流、急救、手術,甚至給予傷者親友的心理輔導,各司其職。整個安排十分重要,由於傷者眾多,加上傷者親友的數目,現場可能會極其混亂。

傷者抵達後,我們會按受傷嚴重程度作分流。有即時生命危險需要作急救及手術治療的,會歸類為紅色;相對穩定而治療可稍微延後的,為黃色;情況輕微而沒有即時生命危險的,為綠色;已身亡或近瀕死狀態的,為黑色。我們會根據傷者的危急程度,決定治療的先後次序。當然,傷者情況可能隨時變化,故此我們需要不斷重複評估,如有惡化便會更改優先次序,給予治癒。同時,人流管制也是極為重要。通常每個傷者也有好幾名親友陪同。假如所有人同時湧進急診室內,情況即會混亂不堪。故此,事前的訓練及準備乃十分重要的。

晚上十一時左右,兩艘快艇相繼到達,總共送來16名中槍傷者。經傷勢評估後,一位屬紅色,九位黃色,六位綠色。屬紅色的傷者,腹部及手腕中槍,並有腹膜炎症狀。我們即時替他安排緊急手術。

剖開腹腔,發現他的大腸及小腸皆有多處被子彈打穿,故需要為他進行切除大小腸的手術,並縫上臨時人工造口,即俗稱的「假肛」,用以排便。好不容易的終於完成了這宗近三小時的手術,看一看手錶,經已是凌晨四時了。接下來的,還有另外九位病人。一個接一個的手術,最後終於在翌日晚上八時順利的全部完成了。我,跟我的團隊,都累得只剩下軀殼。

雖然在這剛抵達的第一、兩天,是忙得如此不可開交,但幸好所有病人經過治療後都已漸漸康復,我們三人均感到極其欣慰。

現在是時候休息了,天曉得什麼時候再有大批傷者湧過來呢!

由衷地希望,戰事盡早結束吧!

▌作者資訊
陳健華 (Akin Chan)
外科醫生,於2011年加入無國界醫生,先後三次被派往巴基斯坦參與救援任務;2015年4月,前往南蘇丹哥格里亞(Gogrial)醫院擔任外科醫生,任務為期一個半月。現為執業醫生。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