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和醫生,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

2021-04-30

作者:高譚‧哈里戈文德(Gautam Harigovind)
孟買新冠肺炎專案醫療活動經理

想像一下一間設有1,000張病床的醫院,共28個病房,還有急救、急診和分流區。第一次走進這間在巨大金屬帳篷裡的臨時醫院時,簡直是一種超現實的體驗,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就像走進一艘大船。醫院天花板很高,但通風不佳;它符合某些標準,但實際上並不適合孟買的環境,早上的孟買會變得非常潮濕,裡面熱死了。很難想像要穿著個人防護裝備在這裡工作 6小時,熱得幾乎讓人受不了。

這是我們緊急專案開始後的第二週。上週,我們每天大約有200至250名新病人入院。儘管孟買的情況仍然非常嚴重,但作為一個團隊,我們這禮拜的情況其實比之前好,我們看到病人的治療效果有所改善,且比預期的更好。

2020年9月,我剛開始在孟買的新冠肺炎中心工作時,情況一片混亂,每天都有惶恐的民眾像海浪一樣湧進來。之後情況逐漸緩和,病患的照護工作也漸漸上軌道。

我們目前的最大挑戰是員工流失。人是不能在這種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這會讓人筋疲力竭和產生倦怠,而且與第一波疫情時比較,這次員工出現過勞的週期更快,只要3天你就會燃燒殆盡。即使你每天只輪6小時的班,但那可是要面對新冠肺炎的非常6小時——嚴重的病情、龐大的病人數目,而且缺乏上工前的正式工作訓練。這裡有28個病房,每個病房的每個班都應該要有兩位護理師,而一天有4個班要值,你算一下就知道很難找到那麼多護理師。

我們現在正專注招募和培訓新員工,很多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印度衛生部護理師都才剛畢業,他們被迫投入這沒人真正料到或能理解的情況。他們努力試著把事情做好,但缺乏經驗,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他們的工作或時間。我們MSF的護理師正支援衛生部的同僚,帶著他們實作,為他們提供臨床指導。

我曾經非常以病人為中心,全力為病患權益發聲,但現在我會怕與病人建立關係。

作為一個人和醫生,疫情改變了我。人們不斷死去,但我習慣了,我們已經接受現實,我也沒有時間去反思這一切。我曾經非常以病人為中心,全力為病患權益發聲,但現在我會怕與病人建立關係。起初我還有這樣做,但當我下次回去值班時,看到他們空無一人的病床,實在讓我非常傷心。我現在甚至稱他們為「那個病人」,以前我還會用病人的名字稱呼,或者說「我的病人」。疫情就是這樣改變了我。

我們提出了一些直覺的方法,以讓我們的同仁比較容易做事。MSF團隊的人個性都很強,這是我在招人時就想找的特質。團隊的每個成員,不論是臨床技術還是個性都非常強。我們鼓勵同事及早和患者談談新冠肺炎可能對病人造成的後果,以幫助他們和病人雙方理解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例如他們因這個病過世的可能性。我們這個做法得到了正面的效果,這能幫助我們團隊成員接受他們病患的遭遇,醫病雙方不僅展開對話,而且病人還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並且在某程度上做好準備。

india-doctor-talk-to-patient.jpg
在孟買的醫院中,醫生正與一名住院病人談話,攝於2020年8月。© Abhinav Chatterjee/MSF

每個人都必須盡可能講出印度的情況。現在發生的是一場暴行,如果沒人討論,那它就會繼續發生,就像是森林伐木過程中一棵獨自倒下的樹。印度有很多人都準備好投入志願服務、盡其所能;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得到醫療服務,這中間的差距就源於這裡的基礎設施。

目前情況好像有點緩和了,但感覺很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有人擔心孟買可能會進入全面封城狀態。我們真的是在加班趕工,以在情況惡化前做好準備;如果之後沒有變糟,那當然最好,我非常希望我是錯的!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