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的重要資訊,了解無國界醫生在各地的工作,接收最新活動消息與緊急報告,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斷電、斷訊、斷路:緬甸若開邦醫療救援的艱辛之路

缺電、缺訊號、缺資源,通行又受阻…
2024年6月,由於衝突極端升級和無國界醫生位於布迪當(Buthidaung)的辦公室被燒毀,無國界醫生被迫無限期暫停在若開邦北部的醫療人道救援行動。 儘管無國界醫生還能在若開邦中部的一些城鎮維持最低限度的活動,但我們在當地的團隊仍因嚴苛的進入限制和暴力衝突的影響而舉步維艱。以下是我們在若開邦提供醫療服務時面臨的一些主要挑戰:
通行受阻,救命藥物與醫療服務無法抵達
2023年11月,緬甸軍方和若開軍(Arakan Army)再度爆發衝突,無國界醫生在接觸病人方面遭遇重大困難。八個月以來,無國界醫生因為沒有許可,無法在若開邦,包括包多(Pauktaw)的流離失所者營地運作任何行動診所,而無國界醫生往往是當地唯一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這些營地通常只能透過船隻和水路抵達,但隨著包多的衝突升級,我們的團隊無法再前往這些營地提供醫療服務,需要緊急醫療服務的病人也無法前往實兌(Sittwe)的醫院。
這對有慢性病、急診需求和複雜妊娠的病人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024年6月,無國界醫生取得通行許可,能夠在實兌市中心以羅興亞人(Rohingya)為主的昂民加拉爾區(Aung Mingalar)恢復行動診所,為期一個月。 由於供應嚴重受限等原因,我們團隊在這裡的服務能力因而下降,而包多和其他鄉鎮的診所暫時不能開放。
通行限制不僅影響無國界醫生,也影響了其他提供救命援助和醫療服務的組織和機構。
無國界醫生未獲得授權向包多的營地運送任何藥品。 儘管無國界醫生的社區員工設法維持基本醫療服務,但由於醫療物資減少,醫務人員無法接觸病人,因此很難為病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生死一線,緊急轉診的艱難處境
2023年11月衝突再起之前,在無國界醫生提供服務的營地或村莊,如果有居民需要二級醫院照護,都是靠無國界醫生提供緊急轉診,包括透過汽車或船隻將病人接送到二級醫院。 由於當局的行動限制,這種做法被迫中止,使得人們喪失了接受專科醫療照護的機會。
而對於試圖自行前往醫院的人來說,一路上困難重重。 包多的病人幾乎不可能經由海路前往實兌,即便其他鄉鎮尚有醫療服務,也同樣受衝突影響,他們在那裡得到的醫療服務相當有限,而且往往需要更長的旅程才能去到。
人們有時會死在求醫路上。 又或是由於路費高昂和路途艱辛,他們甚至還沒能啟程就死於病痛。 因此,無國界醫生發現,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呈現令人擔憂的趨勢。 今年1月,我們的團隊報告一名母親和她的雙胞胎死亡,還有兩位母親因為被迫在家生產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就在今年6月,我們的團隊再次報告有一位母親死亡,她從4月起就未能接受產前照護。 由於道路封鎖,她不敢離開包多的流離失所者營地。
缺電缺燃料,公立醫療機構陷入困境
自衝突再次爆發以來,許多在公立醫療機構工作的醫務人員離職,大多數是出於安全和安全理由。 這迫使一些機構完全關閉。 還在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則因為人員、醫療物資和燃料短缺而捉襟見肘。 若開邦電網已停止供電,醫療機構的用電只能依靠發電機,但由於供應路線受到擾亂或被切斷,發電機燃料不易取得,影響了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的能力。
通訊中斷,遠端醫療服務的挑戰
無國界醫生團隊會透過電話或簡訊位病患問診。 然而,電話網路常常出問題,導致許多地區的電話訊號斷斷續續,覆蓋能力不足。 病人和社區志願者常常要走很遠的路或爬到山上才有訊號。
即將離任的專案醫療顧問卡洛琳·德·克拉默(Caroline de Cramer)說:「遠端問診對這裡的人來說意義重大,因為當地社區和無國界醫生之間只剩這個聯繫方式了,病人可以接觸到護理師、健康推廣員或醫生時,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健康支援。 這是僅剩的方式,病人感覺到自己沒有被遺忘,我們還在這裡,他們可以依靠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