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的重要資訊,了解無國界醫生在各地的工作,接收最新活動消息與緊急報告,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蘇丹照片圖輯】戰火下的堅韌面孔與故事

蘇丹戰爭爆發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成為全球最大的難民危機。本圖輯透過攝影師法伊茲·阿布巴克爾的視角,記錄他們從喀土穆逃往各地的艱難旅程,以及在難民營中繼續生活的真實故事。
蘇丹戰火:全球最大流離失所危機的開端
自 2023 年 4 月 15 日起,蘇丹陷入蘇丹武裝部隊 (Sudanese Armed Forces)與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之間的殘酷戰爭。這場衝突已造成數千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造成全球最大的流離失所危機。戰爭摧毀了社區,而激烈的城市戰鬥、炮轟和空襲已成為當地的生活日常。首都喀土穆(Khartoum)是發生暴力的中心地帶,而戰火已持續數月之久,令人們陷於交火之中或被迫逃離。儘管面對這些挑戰,但蘇丹人民的韌性和力量在攝影師法伊茲.阿布巴克爾(Faiz Abubakr) 的作品中閃耀著光芒,反映了在混亂中繼續的生活。

今年32 歲的梅盧.貝德莉歐(Melu Bedliho) 在2022 年流離失所到翁拉庫巴(Um Rakuba) 營地。她現在仍住在營內,並生下第二個孩子。

艾哈邁德‧阿瓦德(Ahmad Awad),11歲,來自哲吉拉州(Al Jazirah State),是格達雷夫(Al Gedaref)無國界醫生霍亂治療部的病人。
「我必須養家......」

「我從喀土穆流徙到哲吉拉州的霍什( Al Hosh )市,在那裡待了四個月。就在那段時間,我去磨坊時右手被子彈擊傷。感謝上天,我搬到另一城市,並接受醫生的治療。我動了一次手術來修復手骨,但我無法負擔第二次手術費以修復神經損傷。由於我的傷勢,我不能從事鐵匠的工作,至今已有七個月,但我必須要養家......」
「那段日子很辛苦......」

「我和四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從喀土穆流離失所到丁德爾 (Al Dindar)。從喀土穆到辛杰(Sinja)再到丁德爾的途中,我們吃了很多苦,因為快速支援部隊襲擊了我們的房子,而我們什麼都帶不走。我們抵達 丁德爾後,在一所收容流離失所者的學校過夜......但之後快速支援部隊又回到丁德爾,我們只好再從丁德爾搬到華塔( Al Houata),然後再到格達雷夫鎮,但我們已筋疲力盡……那是一段艱難的時光。」
「我只在乎我的孩子...」

「我出生在森納爾(Sennar),住在喀土穆。戰爭開始後,我中彈了,從喀土穆流徙到森納爾,然後到了丁德爾,最後到達格達雷夫,我現在在一間容納流離失所者的學校。我不知道腿上的子彈是從哪裡來的,因為當時烽煙四起,也有很多戰鬥者。當時我只在乎我的孩子。」
「我受傷了,我的手需要截肢......」

「我之前住在白尼羅州(White Nile State)的阿布哈杰爾(Abu Hajar)地區,而當地的一個市場遭到空襲。當時我就在現場,並受了傷,導致我的手需要截肢。之後,我流徙到格達雷夫,現在我是住在 塔達木(Al Tadamun)學校的流離失所者。」
在廢墟中重建

婦女在格達雷夫州的一所校園內煮食。

「期盼安全的家園和重建蘇丹東部」,這句話畫在塔達木學校的外牆上,而該學校是流離失所者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