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的重要資訊,了解無國界醫生在各地的工作,接收最新活動消息與緊急報告,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台灣醫師郭郁欣加薩任務,見證停火前單日急診量七百人

台灣急診科醫師郭郁欣於2025年8月至9月前往加薩參與醫療人道救援任務,於加薩中部的阿克薩醫院(Al-Aqsa hospital)擔任急診科醫師,支援第一線的臨床診療工作。此前郭醫師曾於2024年赴阿富汗、2025年7至8月赴南蘇丹參與無國界醫生任務。
台灣醫師第三度參與無國界醫生任務
郭醫師的加薩任務,正值停火前局勢最嚴峻的時期。她所服務的阿克薩醫院每日急診量動輒上百人,任務最後一週更飆升至約700人;相較之下,開戰前的每日急診量約為30人。
整體患者中,約三成為內科問題,七成則屬外傷;外傷患者中,約六成為意外傷害,例如車禍與溺水等,其餘則為爆炸傷與槍傷。
其中,爆炸傷患者多為婦女及孩童,槍傷患者則為青少年及壯年,通常是在前往分發點時遭遇攻擊所致。鑑於該院鄰近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的一處糧食分發點,每當該點於上午九點開放,十點左右即可預見大量傷患湧入。
呼吸器短缺的生死抉擇
由於當地醫療需求始終超載甚至滿載,醫護人員不得不長期以超負荷的節奏工作,平均工時長達24至48小時。人力資源以外,物力同樣瀕臨崩潰邊緣。
郭醫師指出,阿克薩醫院曾多次遭空襲,其中以產科及距離急診區60公尺的門診區受創最為嚴重。頻繁且猛烈的攻勢,導致無國界醫生於2025年5月一度停止在該院的活動。與此同時,當地醫療資源極度短缺。
郭醫師回憶,在任務期間,她曾面臨一個極其艱難的抉擇:一名懷孕23週、遭爆炸波及的孕婦,當時完全仰賴呼吸器維持生命。經團隊多次評估,孕婦因嚴重的腦部損傷,已幾乎不可能恢復意識與自主呼吸,腹中胎兒也被高度懷疑難以存活。
在呼吸器嚴重不足、仍有多名具明顯存活機會的重傷患者在等待機器的情況下,最終團隊決定撤除這位孕婦的呼吸器,將設備轉給存活率更高的患者。對郭醫師而言,這並不是關乎「對或錯」的選擇,而是在戰爭中,被迫在所有令人心碎的選項之間,選擇一個能挽救最多生命的決定。
三歲男童失去全家險截肢
「有太多小朋友了,想到他們我還是會很想哭。」郭醫師感嘆,讓人較難承受的是,許多年紀很小的孩子即便活了下來,也可能終身殘疾或癱瘓。
「有一名三歲男童令我印象深刻。」她回憶,男童在空襲中失去所有家人,送達急診時頭部有外傷,胸部有鈍傷與血胸,右腿則有嚴重開放性骨折。然而在極度匱乏的醫療環境中,他的傷勢都被判定為僅需觀察。骨科醫師認為骨折暫時不需手術,先以石膏固定,未來或許有機會自行癒合,不然再考慮截肢處理。
男童在急診躺了兩天,沒有任何次專科願意收治,直到急診部主任實在於心不忍,親自致電向骨科醫師爭取為他進行外固定手術,至少保住那條傷腿。郭醫師補充,「主任對我說了一句話,我很認同——『他已經失去所有家人,如果我們不為他力爭,沒有人會。』這就是急診醫師的價值所在。」
15名無國界醫生同事殉職
做為阿克薩醫院唯一的無國界醫生國際工作人員,郭醫師長期與當地員工並肩作戰。她指出,大家始終處於「僅能勉強維生」的狀態,經常有人突然表示「家有要事」,故需暫離工作崗位——這往往意味著家中再度傳來噩耗。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上班同事還在不在。」郭醫師回憶,自己曾親眼目睹無國界醫生護理師侯賽因.阿爾納賈爾(Hussein Alnajjar)努力搶救他人,卻無力挽救自己的生命。當時侯賽因所住的帳篷遭遇空襲,他與家人一同被送進急診,而他身受重傷——破片穿透心臟與肺部,導致心包膜積血與大量血胸,腹部也有穿刺傷。
「經歷重大手術後,他一度撐了下來,大概兩天後我們替他拔管時,他還能和我們對話,我以為他有機會活下來。」然而隔天侯賽因的病情急轉直下,他陷入多重器官衰竭,肝腎功能完全喪失,最終不幸離世。侯賽因是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無國界醫生痛失的第13位同事。截至2025年10月5日,死亡人數已增加至15位。
巴勒斯坦人的堅韌與熱情
回想與當地同事的互動,郭醫師分享,巴勒斯坦人是一個非常有韌性、堅強的民族。「換作是我,我無法想像自己下班後還要去找水、找食物,甚至把紙箱帶回家當作生火燃料,隔天再來上班;或在得知家人死亡後繼續上班。」
與此同時,她深切感受到當地人的友善與熱情。「每當院內出現人身安全風險,例如急診暴力、群眾因激動起衝突時,他們會把我帶離現場,說道:『我們知道你離開自己的家園,來到這裡支持我們,因此我們必須保護你。』
即使幾乎一無所有,他們依舊在臨別時送了我很多禮物,例如背包、錢包、化妝品和項鍊。」郭醫師補充,其實開戰前當地醫療非常先進、醫護人員專業度高,比起提供專業指導,她扮演的更是心理支持的角色,帶給人們希望——巴勒斯坦人並未被遺棄與遺忘。
30捲衛生紙100歐元的物價飛漲
醫療概況以外,當地物資供應同樣十分緊繃。郭醫師回憶,剛抵達的第一週加薩幾乎什麼都沒有,直到第二、第三週才陸續有商用貨車進入,帶來少量食物,例如馬鈴薯和罐頭等。物價持續飛漲,例如30捲衛生紙要價100歐元(折台幣約3,600元)、一根香煙甚至高達50美元(折台幣約1,500元)。
「加薩專案的開銷非常高,遠超其他專案。」郭醫師解釋,一方面醫療物資需求龐大,一方面當地物價高昂,加上聘用當地員工需在加薩領取現金以支付薪酬,過程中銀行手續費高達50%。同時,國際工作人員在任務期間的交通、食宿以及生活物資需求,也高於其他專案。因此,加薩依舊亟待經費挹注,以持續提供足以支持數百萬人生命的醫療人道救援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