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生郭郁欣南蘇丹救援任務:醫療資源匱乏的日常與無常

2025-10-29

台灣急診專科醫師郭郁欣於2025年7月初前往南蘇丹艾卜耶(Abyei)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救援任務。這次郭醫師以培訓講師的身分,參與無國界醫生與香港大學合作的計畫,培訓當地醫護人員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下進行急診照護與臨床應用。除此之外,郭醫師也不時支援醫院急診科的臨床工作。

郭醫師此次執行任務的醫院中,有不少人員是從阿哥克(Agok)搬遷到艾卜耶。阿哥克地區長期受到部族衝突影響,當地的醫院也因曾遭遇攻擊而搬遷至艾卜耶。郭醫師提到不少醫院同事希望有一天可以平安回到阿哥克。

資源匱乏——南蘇丹醫療的日常困境

資源匱乏是南蘇丹醫療的日常困境。如郭醫師提到,當地交通不便導致物資運送困難。連唯一一座機場的跑道也都是泥巴路,雨季期間容易泥濘,使飛機難以降落。而食物、藥品等物資全都仰賴一週只有一班的小飛機送達。

「你可以想像這裡連食物都是缺乏的,那醫療物資就更缺乏了,很多藥品都沒有。以前甚至聽説有前線人員在雨季期間只能吃罐頭。」因此,跟南蘇丹其他地區的任務相比,艾卜耶的情況又更加困難。

感動的經驗:看見當地醫療模式改善

長期物資短缺,加上專業知識與訓練匱乏,導致當地醫護人員在面對緊急狀況或病危患者時缺乏應變能力。而郭醫師參與此次任務的意義,正在於為當地的醫療賦能,讓接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能獨立作業。當郭醫師親眼目睹醫院團隊落實教學內容,並漸漸改變醫療行為模式時,她覺得相當感動。如她提到合作的醫師在診治一位情況危急的霍亂病人時,學會了用稀釋過的腎上腺素做緊急處置的方法。

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看見醫療的重量

郭醫師工作的醫院以外傷處置為主,其中收治了許多來自鄰國蘇丹的患者。在資源有限、需求龐大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資源、依據患者的不同傷病情況做出最有利的決定,是醫師們的日常。「在資源非常有限的地方,你要把手上的藥給一位重症患者,還是很多位輕症患者?」

「這些是醫師們一定要面對的課題。我們每天的臨床工作就是包含做出這些決策。」郭醫師也以此提醒南蘇丹與成大的住院醫師,他們手中握有很大的權力,也因此背負重大的責任。

看見生命的無常:當地廚師與心臟病童的故事

郭醫師也分享了她在任務期間目睹生離死別的故事。有一位替無國界醫生團隊服務超過十年的廚師,在郭醫師與他合照幾天後就因病離世。他們因對烹飪的興趣而結緣,甚至常常一起準備、分享料理。廚師的離世讓郭醫師頓感生命無常,「我也因此意識到,在任務中曾見過的人,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任務期間,郭醫師工作的醫院曾收治一位只有十天大的小朋友。「他被送來醫院時已是缺氧的狀況,我們很快就診斷出他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們的醫院無法替他治療。他不開刀就會死掉。」即使團隊想幫他轉診,卻發現首都朱巴(Juba)也無法收治沒有身分的幼嬰。最後,在缺乏適當的醫療資源進行治療之下,只能無奈地讓他回家等待死亡。

國際資金縮減下,公眾捐款對當地醫療的影響

「沒有捐款支持,我們(前線人員)就沒有辦法出任務。」談及經費與醫療的關係,郭醫師強調公眾捐款對當地醫療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並對此向捐款人表達感謝。郭醫師也樂見更多來自公眾的捐款能進一步惠及病患,改善當地的醫療困境。特別是在近年國際人道援助資金持續縮減的背景下,當地醫療系統更顯脆弱。

南蘇丹是無國界醫生2024年度專案支出第二大的國家與地區。無國界醫生在當地持續應對武裝衝突、流離失所、疾病爆發所帶來的緊急醫療需求。此外,無國界醫生也在首都朱巴設立醫療照護學院,提供包含護理與助產等培訓課程,致力於解決該國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的困境。

訂閱電子報,深入掌握前線救援動態

想追蹤、了解相關主題的最新消息?歡迎訂閱無國界醫生電子報,掌握全球醫療人道救援動態更新,以及無國界醫生(台灣)的活動資訊。

▶ 訂閱電子報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