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三年:「即使戰爭明天結束,傷痛仍將持續數年」

2025-02-26

2022年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將這場始於2014年的國際武裝衝突急劇升級,人們失去了生命、肢體和家園,持續遭受戰火的破壞。戰火導致的醫療人道需求從未如此清晰,由於醫院、救護車和醫療機構頻繁遭到襲擊,烏克蘭醫療服務的壓力有增無減。

截肢復健、心理健康治療需求持續增加

從2022年開始,無國界醫生便看到許多需要早期復建的戰爭創傷患者,即截肢後物理治療。需要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人數也在增加。在靠近前線的地區,每天的轟炸意味著包括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最脆弱的人群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極其有限。

無國界醫生在車卡夕(Cherkasy)和敖得薩(Odesa)的中心運作早期復建專案,為遭受暴力創傷的人提供術後早期理療、心理健康支援和護理服務。我們在2023年和2024年共治療了755名患者,兩年間,需要腿部截肢術後照護的患者人數增加了 10%。

2024年,專案中有半數患者被診斷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者抑鬱。烏克蘭對於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十分顯著。除了在車卡夕和敖得薩的中心,無國界醫生還在文尼察(Vinnytsia)運作一個關注創傷後壓力失調的專案。

延伸閱讀: 烏克蘭戰爭:衝突升級逾兩年,無國界醫生發布 2023 年專案報告

MSB183508_Small.jpg
無國界醫生的物理治療師為烏克蘭戰傷病人提供護理。© Pavlo  Sukhodolskyi/Voice of America 

戰事的激烈程度絲毫未減,醫療人道需求變得更加複雜。即使這場戰事在明天結束,成千上萬人還需要長達數年的長期物理治療,或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諮詢。想要確保這種服務就需要持續的人道承諾。

——無國界醫生烏克蘭專案主管湯瑪斯.馬卻斯(Thomas Marchese)

前線醫院不堪負荷

如今,烏克蘭的醫療衛生系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要在提供緊急回應和滿足受戰事影響病人的持續需求之間做出平衡。過去三年,無人機和導彈襲擊每天都在發生,有時,被襲擊的城市距離前線超過 1,000 公里。醫療機構和系統被迫在掩體或地下室治療患者,此外能源基礎設施遭襲,經常會有斷電的情況出現。

基於此,無國界醫生駕駛救護車,把患者從前線附近負荷過重的醫院轉移至烏克蘭中部和西部那些更有能力應對的醫院。過去三年,無國界醫生的救護車已經轉移了超過2.5萬名患者,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因遭受暴力而受傷。

MSB152872_Small.jpg
位於烏克蘭Kherson Oblast的醫院。2023年1月。 © Colin Delfosse 

脆弱人群難以獲得持續照護

2024年,無國界醫生在靠近前線地區工作的行動診所和救護車團隊發現,心血管問題、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患者的轉診量大幅增加。2023年,這類病例占全部轉診病例的24%,到2024年增加到33%。然而,經常性的炮擊和襲擊意味著無國界醫生團隊的行動得不到保障。很多慢性病患者年紀大,行動不便,在一些地區,人們開始住在地下室或者掩體中以躲避猛烈炮火。

對於那些最脆弱的人群而言,他們並沒有異地安置的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離開家園,重新開始生活。但是持續的衝突意味著這些人的醫療服務經常中斷,在不間斷的轟炸下,即使是無國界醫生的醫療團隊有時也不能前往某些地區。

——無國界醫生烏克蘭專案主管湯瑪斯.馬卻斯(Thomas Marchese)

這場戰事已經進入第四年,無國界醫生團隊親眼看到醫療人道危機如何與日俱增。面對極端暴力,烏克蘭衛生系統的韌性顯而易見,但這個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持續的醫療和心理健康支持。即使戰事明天結束,戰事給人們造成的身體和心理的長期影響仍將會持續數年。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遭受了驚人的破壞,醫院受到直接攻擊。在最後一枚炸彈落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成千上萬的人將需要持續的照護、康復和創傷治療。無國界醫生繼續在烏克蘭前線附近和更遠的地方開展工作,但當地仍需要更多的支援。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