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次伊波拉疫情重返,無國界醫生緊急在剛果應對

剛果民主共和國卡賽省爆發第16次伊波拉疫情,薩伊病毒株已造成20人確診、16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醫護人員。疫區位於偏遠地帶,交通不便、缺乏電力供應,為救援工作帶來嚴峻挑戰。

剛果第16次爆發伊波拉疫情

剛果民主共和國衞生部於9月4日正式宣布,在卡賽省(Kasaï)姆韋卡(Mweka)區的布拉佩(Bulape)衞生區爆發伊波拉病毒病疫情,病毒株為薩伊(Zaire)病毒株。

該地區位處剛果中南部偏遠地帶,交通不便,路況惡劣、缺乏貨運機場、電力供應有限,種種因素令應對工作帶來嚴峻挑戰。

截至9月9日,國家衞生部門已通報超過20宗確診個案及16宗死亡個案,當中包括多名醫護人員。這是自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次在剛果被識別以來,該國第16次爆發伊波拉疫情。

延伸閱讀:伊波拉疫情大爆發的10年後,發生了什麼改變?

多機構聯合緊急應對行動

無國界醫生與剛果民主共和國衞生部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緊密協調,迅速調派隊伍前往疫區,參與多機構聯合緊急應對行動,評估當地疫情狀況,並即時展開支援工作。

無國界醫生緊急專案統籌布里斯.德勒.旺涅(Brice de le Vingne)表示:

我們的團隊迅速支援布拉佩的綜合轉診醫院(General Referral Hospital),協助加強分診流程,提供基本藥物及個人防護裝備,以及提供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IPC)及症狀護理的培訓。

無國界醫生與世衞已在醫院範圍內設立伊波拉治療中心,並於9月9日開始接收首批病人。衞生部、無國界醫生及世衞的團隊正共同為病人提供治療。

此外,無國界醫生亦到訪周邊衞生設施,加強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協助醫護人員安全而有效地應對疑似伊波拉個案。

MSB245941_Small.jpg
正參與應對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疫情的醫療人員。© MSF

緊急調配疫苗與疫情監控

旺涅補充:「目前有約12名無國界醫生人員在布拉佩工作,我們正陸續增派人手,並運送大量醫療物資到當地。我們正與剛果衞生當局緊密合作,評估當地的實際需求,並確定我們可提供支援的其他範疇,例如疫情監測、社區動員或疫苗接種等。」

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目前國內已有2,000劑伊波拉疫苗,並預計未來數日將有更多疫苗運抵。無國界醫生隨時準備配合衛生當局要求,支援疫苗接種工作。

及時治療仍是防控關鍵

無國界醫生傳染病專家希爾德.德克勒克(Hilde De Clerck)表示:

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們,伊波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仍然構成重大威脅,儘管近年治療方面已有進展,但這種出血熱若未能及時獲得適切治療,對大部分感染者而言仍可能是致命的。確保病人能夠獲得治療與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所在。

MSB245980_Small.jpg
伊波拉治療中心已於醫院範圍內設立,並開始接收首批病人。© MSF

伊波拉病毒可透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傳播至人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則主要經由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尤其是透過口腔、鼻腔等黏膜進入體內。

姆韋卡地區並非首次面對伊波拉疫情。無國界醫生曾於2007年及2008年支援當地應對疫情。

MSB246713_Small.jpg
民眾歡呼迎接首批從布拉佩伊波拉治療中心康復的病人,他們現已離開設施返家。相片攝於2025年9月16日。© Sylvie Jonckheere / MSF © Sylvie Jonckheere/MSF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