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的重要資訊,了解無國界醫生在各地的工作,接收最新活動消息與緊急報告,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
國際難民問題分析及難民危機現況總覽

國際難民類型
國際難民問題類型眾多,不同的稱呼其實代表其不同的狀態與法律地位,故必須先釐清中間的差異,這樣才能明確的擬定後續救援對策,提供國際難民更實質的幫助。在MSF工作的環境中,大概會遇到以下幾種群體:
1. 境內流民(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IDP)
境內流民又稱境內流離失所者,指的是因內亂和自然災害等因素被迫流離失所,但仍然在其國家境內移動的人群。由於並未離開本土,在法律上,他們理應受到自己國家政府的保護。
2. 尋求庇護者(asylum-seekers)
尋求庇護者指的是逃出自己國家,為了獲得法律保障和物資援助,正在他國提出庇護申請、確認難民身分,但尚未獲得認證的群體。
3. 難民(refugees)
難民指的是因迫害、戰爭或暴力而被迫逃離自己國家的人,並受到難民相關的國際法律保護。
4. 移民(migrants)
移民則是指因尋找工作,或因教育、家庭重聚等因素而遷移,非受直接迫害或人身安全威脅。有別於難民無法安全回到家鄉,移民可選擇返回家鄉並繼續受到其政府保護。近年來,比如地中海、中南美等大型流徙危機中,移動的人群常同時包括移民與難民兩種群體。
難民問題成因及可能遭遇
本篇主旨聚焦於跨國移動者。依照聯合國難民署對於難民的定義,國際難民問題的成因,是由於戰爭、種族、部落和宗教之間的暴力鬥爭,使當事者畏懼因種族、宗教、國籍、政治見解或於某一特殊團體而遭到迫害。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人不能或不願回國。聯合國最新數據指出,全球約有 2,600 萬國際難民,而來自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緬甸5個國家的人就佔了其中的 68%。這些流徙者可能在利比亞,或從地中海東岸逃往歐洲的途中遭受拘禁、奴役或暴力等嚴重迫害,甚至被人蛇「放生」於沙漠或海上;也可能是像由中南美多國北上的難、移民,在路途中受組織犯罪脅迫;又或者是像聚居於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在惡劣的居住條件下生活,且得不到受教及工作的權利。

國際難民問題帶給收容國的壓力
由於難民的數量往往相當龐大,常造成周邊收容國或路徑國的壓力。土耳其是目前全球收容最多國際難民的國家,人數高達360萬人,絕大多數來自敘利亞;敘利亞的鄰國黎巴嫩,則是難民收容密度最高的國家。羅興亞難民雖然是在孟加拉人口稀疏的地帶建立難民營,但將近90萬的人數,對經濟狀況本已不佳的孟加拉仍是個巨大挑戰。
無國界醫生對難民提供的醫療援助
人口擁擠、生活資源與公共服務的缺乏,往往使難民聚居處面臨嚴重的醫療和衛生危機。為此,MSF針對難民議題提供一系列救援計畫。
無國界醫生難民救援工作
- 非傳染性疾病治療
- 疫苗注射運動
- 心理健康活動
- 手術及創傷照護
- 非住院問診
- 婦產科服務
- 提供臨時住所、飲用水、廁所等設施或物資

面對國際難民問題,MSF會給予這些流徙中人,以及提供援助者堅定支持。對於各方難民政策及做法所造成的惡性後果,MSF會提出挑戰,並呼籲無論何種情況下,都應以人道為優先考量,同時為有需求者提供醫療人道援助及保護。